第(1/3)页 就在林枫和孩子们说着董余晖的时候。 董方甄选的直播间,观众们也是热闹得很。 不仅抢小零食,还把订单和董余晖的小作文发到了社交平台,还配文: “本来是想来听董老师的金句的,没想到这是一堂散文课,学费已交!” 由于这么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在大家无意识的共鸣下,自发的形成了一个标签—— 【董余晖散文模式卖货】 紧接着,无数的网友发表有关董余晖的话题的时候,都会打上这个标签。 更是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! 不到半个小时,董余晖和他的卖货语言,再度登顶热搜。 无数网友在看完这条卖货视频之后,纷纷感动留言。 “每一句话都是一道画面,让我想起老家的屋檐,还有屋檐下的鸟巢,那是我的童年啊!” “回家吧,回到最初的美好——自己听这首歌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,但是从董老师的嘴里说出来,突然就很惆怅。” “我的家乡,和董老师的家乡一样,虫鸣鸟叫,天空中白云流转,一切都很慢很慢……” “自从走出家乡,走到工作岗位之后,再也没有时间回想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了。曾经,我以为这个成长的代价,但是现在看来,不是,是我忘记了初心。” “时光荏苒、光阴如梭,第一次这么具象化的体验到了,董老师太牛了!” “我用光影的效果,留住了岁月,但是我却没有留住你……爸爸,我想你了!” “听着听着,人就哭了,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,可能是逝去的光阴,可能是求不到的美好。” “董老师的散文课,美,实在是太美了!” “学到了,今天就和孩子一起种下一棵果树。” “带孩子回老家一趟,放下作业、放下学习,让他也看看白云流转、日光西落。” “对董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,于是去顿了林老师的直播间,听到了评价,挺意外的。” “啊?我没有看,求科普。” “林老师说董老师生平有两大爱好,一是读书,二是折腾,是不走寻常路的读书人。” “哈哈哈,从林老师那里确认了,董老师之前真的是一名老师,只能说玩得一手好跨界!” “那董老师的经历还真是丰富多彩啊!” “好喜欢这样的董老师啊!” “嘻嘻,我也喜欢!林老师的朋友们都好有趣!” “董老师居然没有开个人围脖,只能关注董方甄选的帐号,伤心~” “哈哈哈,不慌,关注董方甄选,就相当于关注了董老师。” “走,关注一波,表白董老师!!” “……” 网络之外,一处群租房中。 狭小的单间里,一个脸上还带着些许青春痘的青年,抱着电脑,双眼无神,手指却还在不停的敲击着键盘。 天气并不热,但是群租房内部是胡乱改建的,通风效果很差,以至于又闷又潮。 青年改方案改到汗流浃背,无奈起身开窗通风。 可是,小小的窗户,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才设计的,只能打开巴掌大的缝隙。 这小小的缝隙,对于改善空气、降一降温度来说,无济于事。 这让王志明有些气馁,哀叹道: “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!” 回应他的,是隔壁嘻嘻哈哈打游戏的声音。 王志明找出耳塞,捂住耳朵,继续忙活。 半晌之后,终于打包好了方案,给上司发了过去。 对方一秒接受,但是没有任何回复,一句“辛苦”都没有…… 看着空荡荡、冷冰冰的界面,王志明苦笑了一声。 想起了和自己同期入职的同事。 都是大学毕业,以一张白纸的模样进入公司。 自己还是一个实习生,苦哈哈的加班改方案,但是方案署名却没有自己。 领导说了,这叫锻炼。 反观同事,已经转正了不说,还有专人带着做项目,署名都是排第一位的。 人人提起,人人都要夸一句“年轻有为”。 不就是因为这个同事的老爸是行业内的大佬吗? 要资源喂资源,要资历给抬轿…… 工作以来的桩桩件件的事情,让王志明一想起,心中就有无数的愤懑。 自己差在哪里? 差在没有资源,没有助力! “要是我有一个好背景……算了,想什么呢?小镇做题家的出身,奢求什么?” 不过,话虽如此,王志明脸上的失落和难过还是无法掩盖。 然后,为了转移注意力,消解这份难过,王志明拿起了手机上网。 “董余晖散文模式卖货?董余晖是谁?散文模式卖货什么意思?” 王志明看到今天的热搜标题,升起了些许的好奇心,于是点了进去。 “……童年是无所事事、无忧无虑的,作业也不怎么写,父母也不会逼我……” 听着这句话,王志明赞同的点了点头。 自己的童年也是这么过来的,小镇不像城市,不搞什么早教,就是到了年纪了再上学。 父母们也没有什么培养精英的意识,能读,那就一直供着走,不能读也不逼孩子。 哪里像城市中,自己每天上下班的途中,都能遇到拖着拉杆箱书包、带着厚厚眼镜的孩子? “其实我的童年挺快乐的,要是一直不长大就好了。” 第(1/3)页